close

免疫療法,顧名思義就是藉由人體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的一種療法。這類療法不似傳統癌症治療方式(像是手術切除、化放療等),由於是建築在人體原有的免疫機制的基礎上來根除殘存的癌細胞,因此其治療副作用相對較低。

>>> 手術切除和放療都是屬於局部的治療,因此難以完全排除肉眼不易看見的癌細胞,在日後可能會有復發或是轉移的可能。因此,在進行傳統療法過後再追加免疫療法來根除這些殘存的癌細胞,將可有效提升治癒率。

 

免疫療法原理

 

癌症其實是由於「免疫失調所引發的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原本人體內的免疫細胞除了可抵禦外來病菌以外,也可協助清除體內不正常增生的癌細胞。但是隨著年齡漸漸上升或是外界環境及負面情緒的影響,累積下來都可能使得免疫功能衰退。可想而知,這些變異的癌細胞會越來越難以控制,直至失控成團甚至轉移至身體其他器官,這就是形成癌症(惡性)腫瘤的成因之一。

>>>免疫療法即是從這個根本原理著手,為強化體內原有的免疫機制所發展出來的技術與方法來治療癌症。

 

immunotherapy1.png

 

(圖一) T細胞在人體免疫反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免疫療法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細胞基礎療法、抗體療法, 細胞因子療法,這些皆與免疫反應有關,這邊便不詳述。如同前述提到,因為免疫系統的衰退,因此,在免疫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免疫細胞便是戰力大減,此時科學家通常可透過「基因工程」技術,通常可透過將受者血液或癌組織中的免疫細胞分離出來並到體外活化增生來取得大量的免疫細胞,將增加數量後的免疫細胞再輸回人體內,便可達到提升自身免疫來抵禦癌細胞的目的囉!(圖一)

>>>免疫細胞具有辨識癌細胞表面抗原的功能,也就是癌抗原,免疫療法便是透過這樣的原理,強化自身免疫系統,來針對這些抗原為標的癌細胞進行攻擊。

 

究竟是甚麼原因,讓癌細胞能弱化我們的免疫系統呢?

 

immunotherapy2.jpg

 

(圖二) 癌細胞免疫逃避機制

 

研究發現, PD-L1與PD-L2這兩種蛋白質會在癌細胞中高度表現,此時若與T細胞表面的PD-1相互結合,會導致免疫反應被抑制,產生免疫耐受性而達到抑制T細胞作用的效果。(圖二)

>>>原本T細胞上的PD-1是用來阻止免疫系統攻擊人體內的正常細胞,但是癌細胞卻可以借來騙過免疫系統以避免自身遭到摧毀。

 

癌細胞的狡詐,當然醫界也有其應對機制,目前研究較為深入的藥物 「Nivolumab」,即是PD-1的單株抗體,可阻斷PD-1的結合,避免免疫耐受性的產生,有效產生癌症免疫。

>>>雖然目前研究結果顯示,Nivolumab的治療效果相當出色,但仍有許多疑慮能需要被證實。

 

重要觀念:免疫療法的藥物,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有效!

 

immunotherapy3.jpg

(圖三) 常見三種癌症免疫治療單株抗體藥物

 

以常見的免疫療法藥物為例,Lpilumimab、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活化T細胞,使T細胞能夠辨識癌細胞表面的抗原,這些藥物可以長期緩解因為癌細胞轉移而復發的癌症患者的症狀,像是黑色素瘤或肺癌患者。如此一來,T細胞將會被重新活化,免疫機制也被重新啟動用來對抗惡性腫瘤細胞,而那些經歷了初次化療後而又復發的癌症患者(通常只能存活三個月),研究統計出其存活時間的延長甚至可達數年之久。(圖三)

 

雖然在治療腫瘤復發的效果上,傳統的癌症療法幾乎沒有辦法匹敵,但這些藥物並非對每個人都有效果,它們僅僅被批准用來治療黑色素瘤或是特定類型的肺癌,而且即使是這些癌症,藥物也只是針對其中的某些患者有效。例如,在大約兩成的轉移性黑素瘤患者中,Ipilimumab可以使生存期延長至兩倍。在另外八成的患者中,藥效則微乎其微。這與人體內DNA的差異性有關,雖然我們有近乎99.9%的DNA是相同的,但是個體間仍存在大量的差異性,一部分是由遺傳基因造成的,另一部分則是由於生活環境所引起的,而這些差異也涉及到體內的癌細胞與免疫系統。遺傳差異造就了不同個體,也正因如此,我們的免疫系統和癌症,都有著它們自己的生命特徵。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未來的研究將進一步探討免疫療法於臨床反應的遺傳基礎,以便研發出相應水準的醫療技術,從而能夠在患者接受免疫療程前就能確定他們是否能藉由這些免疫療法藥物的使用而重生,畢竟免疫療法的療程是要價不斐的,誰也不願意將錢花在刀口以外的地方,不是嗎?

 

banner.png

 


科研資料參考

[1] Palucka K, Banchereau J (Jul 2013). "Dendritic-cell-based therapeutic cancer vaccines". Immunity 39 (1): 38–48.

[2] Scott AM, Wolchok JD, Old LJ (Apr 2012). "Antibody therapy of cancer". Nature Reviews. Cancer 12 (4): 278–87.

[3] Dranoff G (Jan 2004). "Cytokines in cancer pathogenesis and cancer therapy". Nature Reviews. Cancer 4 (1): 11–22.

[4] Topalian SL, Hodi FS, Brahmer JR, et al.: c. Safety, Activity, and Immune Correlates of Anti–PD-1 Antibody in CancerEngl J Med 2012; 366: 2443-2454.

[5] Four challenges we have to crack before immune therapy can revolutionize how we fight cancer. The Conversation.July 28, 2015.

 

本篇文章僅為醫療文章探討,不可作為醫療指導。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